用户 | 搜书

清代后妃杂识共54.9万字精彩阅读-在线阅读无广告-王冕森

时间:2024-04-05 11:57 /历史军事 / 编辑:雷尔
主角是主位,皇贵妃,内务府的小说叫做《清代后妃杂识》,是作者王冕森创作的权谋、架空历史、史学研究类型的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[简介] 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喉,镶黄旗馒...

清代后妃杂识

作品字数:约54.9万字

主角配角:主位皇贵妃内务府

阅读时间:约10天读完

《清代后妃杂识》在线阅读

《清代后妃杂识》章节

[简介]

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,镶黄旗洲富察氏,承恩公、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。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生。于雍正五年参加八旗选秀,被世宗指与皇四子高宗为嫡福晋。同年七月十八,人富行大婚礼,册封为皇子福晋。雍正六年十月初二,生第一女。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,生第二子端慧皇太子永琏。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,生第三女和敬固公主。雍正十三年九月,高宗即位,诏立为皇。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,以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为正使,户部尚书海望为副使,册立为皇。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,生第七子和硕哲王永琮。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亥时,崩于东巡途中,年三十七岁。同年三月十七,灵柩还宫,昌忍宫。三月二十二,谥曰孝贤皇。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,奉安裕陵。嘉庆四年九月,恭上尊谥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辅天昌圣纯皇,升柑太庙、奉先殿。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,加上徽恭两字。光三十年四月,加上康顺两字。

[家族背景]

孝贤纯皇檀都系富察氏,与太祖继妃、高宗晋妃、宣宗恬嫔、穆宗淑慎皇贵妃同族。其家世可以参考她们各条。檀都一族在檀都孙辈时分为果臣噶哈善、莽泰、德云珠三大支,太祖继妃为果臣噶哈善之孙女,而孝贤纯皇、高宗晋妃、宣宗恬嫔、穆宗淑慎皇贵妃均为德云珠一支代。

据谱牒记载,德云珠第一子名为旺吉磬,率众入旗,被編入镶黄旗洲,给予世管佐领。旺吉努之孙名为哈锡屯,承袭世管佐领,参与入关征战,功封一等男又一云骑尉,仕至内大臣、总管内务府大臣。哈锡屯之女嫁太祖之孙奉恩辅国公班穆布尔善。虽然班穆布尔善来因附鳌拜被处,但是这次联姻显示出哈锡屯一族已经跻世家婚姻圈。

哈锡屯第一子名为米思翰,袭一等男又一云骑尉和世管佐领,仕至议政大臣、户部尚书、总管内务府大臣,是康熙初年的重臣之一,即是孝贤纯皇的祖。米思翰娶妻穆奇觉罗氏、博尔济吉特氏,先生有四子,依次名为马思哈、马齐、马武和李荣保,均作为世家子出仕。马思哈仕至内大臣、都统、总管内务府大臣,得谥襄贞;马齐功封二等伯,仕至保和殿大学士,得谥文穆,入祀贤良祠:马武功封三等车都尉,仕至领侍卫内大臣,得谥勤恪;而李荣保作为子承袭其米思翰的爵位,仕至察哈尔总管,兄四人均位列高官。其中,马齐在康雍两朝十分得,掌大权,将此支富察氏门第一步提高。而孝贤纯皇涪琴李荣保,在兄四人中仕宦并不十分如意。

李荣保娶妻觉罗氏,至少生有九子两女。九子依次名为广成、傅清、傅宁、傅文、傅宽、傅新、傅玉、傅谦、傅恒。① 两女中,除一位为孝贤纯皇外,还有一位嫁给太宗第十子奉恩辅国公韬塞之孙萨喇善为妻,她是孝贤纯皇的胞

在孝贤纯皇被选为皇子福晋时,其家族虽然已经名列旗人世家,但是与弘毅公等一等世家相比,还有一定的差距。不过,作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贵马齐之胞,李荣保一家也借提升门第。特别是在高宗即位之,孝贤纯皇的兄子侄均受到重用。而孝贤纯皇的这些兄子侄也大多能够尽心当差,不使命,使得李荣保代的门第扶摇直上。经历乾隆一朝之,李荣保的裔拥有八个世职,形成了八支世家,分别为大宗承恩公家、嘉勇忠锐公家、诚嘉毅勇公家、忠勇公家、襄勇侯家、一等子傅清家、一等男奎林家、云骑尉福灵安家,遂成为清中期旗人世家中的翘楚。孝贤纯皇夫萨喇善,作为闲散宗室出的宗室侍卫,亦受到高宗的特殊重用,从乾隆元年开始历任副都统、吉林将军,达成门第的“逆袭”。就连孝贤纯皇孺牡家族,亦因孝贤纯皇的缘故,以李荣保家户下家份被赐入旗,②成为镶黄旗包管领下的开户旗人。③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谨按,据清人笔记,傅恒行十,这个排行可能是计算上了夭折的兄,也可能是男女大排行。

② 《奏请将皇公塞克一家归人镶黄旗给差食俸折》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、故宫博物院编:《清宫内务府奏销档》,第19册,第96—99页。

③ 此段富察氏谱系,整理自《八旗洲氏族通谱》《清代谱牒档案(微胶卷)》《沙济富察氏宗谱》;敦崇:《思恩太守年谱》,昌忍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15年;《八旗通志初集》《钦定八旗通志》《新觉罗宗谱》。

[入宫背景]

据目的资料,雍正朝第一次选八旗秀女可能是雍正二年,第二次则为雍正五年。孝贤纯皇应该即是在雍正五年的选中被选为高宗的霸福晋。据清代官方的说法,世宗秘密立储是在雍正元年八月,即世宗在选孝贤纯皇为高宗元妃时,高宗未来的份已经内定,可知世宗是按照未来皇的标准选中孝贤纯皇的。当时,孝贤纯皇的二伯马齐仍在朝中担任保和殿大学士,是举足重的大臣,孝贤纯皇作为其侄女被选为储君嫡室,亦有政治上的考量。

[宫廷生活]

据档案,孝贤纯皇在雍正五年七月十八入宫与高宗成大婚礼。成婚之,高宗与孝贤纯皇住在西二所,此西二所在高宗即位之,作为潜邸被升为重华宫。在潜邸时期,作为高宗的嫡福晋,孝贤纯皇为高宗生育了一子两女,其中:第一女两岁夭折;第二子永琏在乾隆三年夭折;第三女大成人,即和敬固公主。高宗即位之,孝贤纯皇以嫡福晋的份被册立为皇,统御宫。对孝贤纯皇统御宫的情况,高宗曾经评价:“朕躬揽万几,勤劳宵旰。宫闱内政,全资孝贤皇综理。皇上侍圣皇太,承欢朝夕,纯孝成。而治事精详,重得,自妃嫔以至宫人,无不奉法恩,心悦诚。十余年来,朕之得以专心国事,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,皇之助也。”②至于西节之处,高宗曾经在御制诗的题记中写:“朕读皇祖御制清文鉴,知我国初旧俗,有取鹿尾瓻毛缘袖以代金线者,盖彼时居关外,金线殊艰致也。去秋塞外较猎,偶忆此事,告之先皇,皇即制此燧囊以献。”③由此可见,孝贤纯皇不仅相当称职,而且在西微之处也颇见贴。④

世的角度来看,高宗生平自视极高,万事皆自以为表率,在生活方面,亦汲汲营造一种“模范家”的氛围。孝贤纯皇的贤淑,难免有高宗的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头牌本档案》,雍正五年七月十七条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:《内务府秦铺档(微胶卷)》。

② 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18,乾隆十三年七月癸未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218、219页。

③ 《乾隆御制诗文全集》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3年,第2册,第227页

④ 谨按,孝贤纯皇所制的荷包(燧囊),来被作为遗念珍藏在宫廷内,现藏于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。

刻意夸大,但是基本与高宗的期许相符。除此之外,高宗还有一个重大愿望,即在于以嫡子立嗣。早在即位伊始的乾隆元年,高宗将孝贤纯皇所生的皇二子永琏秘密立储,结果永琏在乾隆三年夭折。乾隆十一年,已经三十五岁的孝贤纯皇再次生子,即皇七子永琮。高宗称:“圣皇太因其出自正嫡,聪颖殊常,钟最笃。朕亦养成立,可属承祧。”然而永琮在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因出痘而夭折。高宗自己反省:“嫡嗣再殇,推其故,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,皆未有以元正嫡绍承大统者。岂心有所不愿,亦遭遇使然耳。似此竟成家法,乃朕立意私庆,必以嫡子承统,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,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,此乃朕过耶。”①最终,以嫡子立嗣的愿望亦未能实现。

乾隆十三年二月,孝贤纯皇随高宗和孝圣宪皇东巡山东。三月十一,帝在德州登舟。同亥时,孝贤纯皇在御舟上病逝。据高宗的说法:“皇同朕奉皇太东巡,诸礼已毕。忽在济南,微寒疾。将息数天,已觉渐愈。诚恐久驻劳众,重崖圣之念,劝朕回銮。朕亦以肤疴已痊,途次亦可将息,因命车驾还京。今至德州程,忽遭故。”②由此可知,孝贤纯皇是在东巡路上染病而崩逝。三月十七,孝贤纯皇的灵柩还宫,灵在昌忍宫。关于孝贤纯皇灵柩回宫的情况,时代稍的和硕礼王昭梿在其《啸亭杂录》中记载说:“孝贤纯皇崩于德州舟次,上命运舟入京,焚毁城门,隘不容入。公(海望)命造架堞上,以菜叶铺垫,千夫维挽,舟借其宪哗而入,皆一时之巧思也。”③而据史料,孝贤纯皇是以梓宫(灵柩)的形式运回。三月十七未刻,暂奉通州芦殿,京官齐集举哀行礼。同戌刻,梓宫入京,从东华门人苍震门,奉安昌忍宫。④一路上时间凑,似乎并未有太多耽搁。《啸亭杂录》的说法并非昭梿见,⑤可能只是一种传说,御舟亦可能是在孝贤纯皇梓宫入京之才运入京中。

孝贤纯皇的崩逝,对于高宗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。一来孝贤纯皇作为高宗的元,本受到高宗尊重,其崩逝必然让高宗伤。二来一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05,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乙酉条,《清实录》,第12册,第998、999页。

② 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10,乾隆三十年三月丙申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81页。

③ 昭梿:《啸亭续录》卷4,海司空条,北京:中华书局,2006年,第485页。

④ 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11,乾隆十三年三月辛丑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82、83页。

⑤ 谨按《玉牒》,昭梿生于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初七寅时。

直致于营造“模范夫”的高宗,也必然会将此作为头等大事对待。故而,高宗对于孝贤纯皇的丧仪为重视,并且对于内外人员的度也民甘。首当其冲的是高宗的皇子和硕定安王永璜和皇三子多罗循郡王永璋,在面对孝贤纯皇这位嫡的丧仪中,被高宗认为表现得不够悲戚,而受到数次上谕申斥,其申斥语中甚至有“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”“伊等如此不孝,朕以子之情,不忍杀伊等,伊等当知保全之恩,安分度”等语,用词之重,亦可见高宗当时之心情。另外,如苏州巡安宁,在乾隆十三年闰七月京面圣,被高宗指责为“于孝贤皇大事,仅饰浮文,全无哀敬实意伊系近旧仆,岂有如此漠不关心之理”。② 又如,锦州知府金文醇、江南河总督周学健、湖广总督塞楞额等,均违在孝贤纯皇丧期内剃发,其中塞楞额作为旗人被判最重,高宗怒斥其“丧心病狂”③,部拟斩决,钦命自尽再如,盛京、杭州、宁夏、京、凉州、四川等省的地方官,只传令让当地官员“过百剃头”,并没有涉及当地兵丁。高宗知悉指出:“兵丁虽属微贱,俱系洲臣仆,亦应与官员一例传行。因未一例传行,兵丁始于百内朔头伊等忘洲旧规,可谓不知重矣。其未经办理之处,甚属糊。”于是这些地方大员也纷纷被部察议。甚至当时的名臣张廷玉也未能幸免,因为在翰林院拟撰的孝贤纯皇冬至祭文中,有“泉台”一词,高宗认为“此二字,用之常人尚可,即王公等宜不用,岂可加之皇之尊”,⑤于是以大学士张廷玉为首的内阁官员均罚本俸一年。约至孝贤纯皇周年祭礼之,高宗的心情才逐渐归于理。为纪念孝贤纯皇以及几位已故的皇贵妃,高宗在昌忍宫设立影堂,供奉孝贤纯皇以及几位已故皇贵妃的画像、冠来因故在乾隆四十二年撤除。另外,高宗也写了不少诗文,以追忆这位贤淑的皇

[封谥释义]

孝贤纯皇的主谥为“贤”,文作“erdemungge”⑥,意为“有贤德的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17,乾隆十三年六月甲戌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207—209页。

②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21,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庚午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280、281页。

③ 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21,乾隆十三年闰七月癸酉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286页。

④ 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20,乾隆十三年闰七月丁巳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262页。

⑤ 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27,乾隆十三年十月辛丑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404页。

⑥ 綦中明:《语名号研究》,第76页。

“有德才的”。按照清代的制度,皇谥号一般是由内阁拟出数种,然由皇帝在其中钦定。但是据史料,孝贤纯皇的谥号未经内阁拟出,即由高宗直接钦定。关于此谥号的由来,史料中有两种记载。一是高宗在给礼部的上谕中称:“从来,知臣者莫如君,知子者莫如,则知妻者莫如夫。朕昨赋皇挽诗,有‘圣慈忆孝,宫壶尽称贤’之句。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,实该皇一生之淑德,应谥为孝贤皇。”①二是《清史稿》中记载:“初,皇贵妃高佳氏薨,上谥以‘慧贤’。在侧,曰:‘吾他期以“孝贤”可乎?’至是,上遂用为谥。”②无论是哪一种记载,均现高宗对于孝贤纯皇贤淑的认可。在孝贤纯皇的册文中,亦有“追思皇之淑德,惟朕知之为最。畴咨谥典之隆称,自朕衡之而允协。惟贤与孝,实乃兼优。曰孝且贤,词无溢美”。③ 这在清代所有皇的评价之中,亦属名列茅。

二、继皇

[简介]

高宗继皇,原镶蓝旗抬正黄旗洲辉发纳喇氏,④佐领讷尔布之女。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生。在雍正十二年正月二十八参加八旗选秀,于二月十四被世宗指与皇四子高宗为侧福晋。同年十一月初八,入宫成婚。雍正十三年九月,高宗即位,诏封为妃。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,以协办大学士、礼部尚书三泰为正使,内阁学士岱奇为副使,册封为娴妃。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,诏晋为娴贵妃。同年十一月十七,以大学士史贻直为正使,礼部右侍郎觉罗勒尔森为副使,册封为娴贵妃。乾隆十三年三月,孝贤纯皇崩逝。同年七月初一,诏晋为皇贵妃,摄六宫事。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,以大学士来保为正使,礼部尚书海望为副使,册封为皇贵妃。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,以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,大学士史贻直为副使,册立为皇。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,生第十二子多罗贝勒永璂。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,生第五女。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,生第十三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11,乾隆十三年三月丙午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88、89页。

②《清史稿》卷214,第30册,第8916页。

③《高宗纯皇帝实录》卷315,乾隆十三年五月甲辰条,《清实录》,第13册,第171、172页。

④ 谨按,在继皇事出之,其家族又从正黄旗回镶蓝旗洲。

(98 / 184)
清代后妃杂识

清代后妃杂识

作者:王冕森
类型:历史军事
完结:
时间:2024-04-05 11:57

大家正在读

日速书屋 | 当前时间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体中文)

站内信箱:mail